(相关资料图)
◆施银
2023年5月1日,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(FDIC)宣布资产总额2090亿美元的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倒闭。瞬间世界哗然,这是两个月以来,继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之后,美国第3家银行金融机构倒闭。
事实上,早在3月份的时候,投资界就已经猜想美国第一共和银行有倒闭的风险,只是被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的声音掩盖住了。但是纸永远包不住火,4月25日在第一共和银行遭到挤兑,股价暴跌49.38%之后。美国有11家大型银行先后对第一共和银行进行了近300亿美元的存款注入,试图挽回市场的信心,防止挤兑蔓延。可惜终究是杯水车薪,4月26日第一共和银行挤兑现象只增不减,一度存款流失超过1000亿美元,股价继续下跌近30%。从长期看,自2023年开年以来,第一共和银行股价累计暴跌约97%。
最终,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审判。5月1日,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美国排名第14位的银行,选择了倒闭。至此,超过排名全美第16位的硅谷银行,成为自2008年雷曼危机之后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规模的金融机构。
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其存款保险基金支出成本的预估,其支付成本将达到130亿美元。当然这只是初期的预估值,最终支出将在其终止接管时最终确认额度。对于第一共和银行以及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,事实上,投资界在去年的12月份已经有经济学家对市场进行预警。预警的直接理由首先是2022年7月美国金利出现倒挂。2023年5月1日的时间点,5年期美债金利3.533,高于10年期美债金利3.464水平。金利倒挂现象依然存在。
其次则是FF金利的高企,美债FF金利和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正相关性。如果FF金利高企超过5%,则世界很容易出现金融危机事件。比如1994年12月的墨西哥比索危机、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、1998年卢布危机、2000年IT泡沫危机、2008年雷曼危机。无不是发生在金利高企的时候。
其中要提到一个人,那就是本次第一共和银行倒闭案中,做出收购决定的摩根大通的会长兼CEO杰米・戴蒙(Jamie Dimon)先生,在业内也一直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。他曾多年被美国《时代杂志》评为“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”,2008年戴蒙就曾两次出手维持美国金融体系稳定。第一次是08年3月,摩根大通在联邦政府290亿美元的支持下,收购了即将倒闭的纽约投资银行贝尔斯登(Bear Stearns)。第二次是08年9月,收购了西雅图的华盛顿互惠银行(Washington Mutual),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银行收购案。
但是救世主也有他的能力极限,同年的9月,雷曼银行也陷入危机,那一次摩根大通拒绝了出手救市。由于美国第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的拒绝,其他银行也都纷纷放弃了对雷曼银行的救助,导致2008年9月15日雷曼银行走投无路,根据美《联邦破产法》申请破产。雷曼申请破产后,为了收拾事态,美国政府曾想通过立法《最大紧急经济安定法案》来为雷曼银行注入700亿的公有资金,但是议案很快被否决,雷曼危机正式爆发。
虽然本次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在宣布倒闭的同时,资产总额3.67万亿美元的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也宣布收购第一共和银行,继承第一共和银行的在全美8个州的84家门店和存款业务。同日将作为摩根大通的分支机构正常营业,第一共和银行的储户都将成为摩根大通的存款人,摩根大通将有权访问其所以存款数据,但是也依然很难扭转市场对于金融稳定的信心。因为相对于2008年的雷曼危机25家金融机构倒闭的债务总和3736亿美元,今年3月开始倒闭的3家银行的债务总和已经达到5485亿美元,远超2008年的规模。
美国频繁的银行倒闭事件的直接原因,在于美联储的暴力加息,使得很多银行手中的有价证券都处在浮亏的状态。本次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就是典型的案例,据报道,截至去年年底,第一共和银行持有的有价证券浮亏就达48亿美元。更有投资界的预测,包括美国富国银行和西太平洋合众银行在内,美国有190家银行都存在类似的情况,也就是说都存在着倒闭的风险,一场血雨腥风的银行倒闭潮就此即将到来。
关键词: